欧洲瓷器中的中国元素
百余年前,国门初开,西方文化东入中土,世人惊呼“西风东渐”。而其实早在300年前,以瓷为媒,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步伐,“东风西渐”,欧洲瓷器从引进中国瓷器,到复制、仿制、借鉴中国瓷器风格,最终形成欧洲瓷器颇具特色的的艺术风格,中国元素直接渗入了欧洲瓷器的创作,让欧洲瓷器之花绚丽开放。
最早的仿制品不是瓷器,是“代尔夫特”锡釉陶器
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(14世纪至17世纪),日用器皿还是以铁器和陶器为主,陶器也只是低温的锡釉陶。直到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,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,中国瓷器才开始行销到欧洲。17世纪时,随着大量的中国瓷器被运往欧洲,进口商聚敛了大量财富,整个欧洲纷纷开始尝试仿制中国瓷器。
18世纪,欧洲人仍然在苦苦探索着瓷器制造的秘密,诚如英国人简·迪维斯在其所著《欧洲瓷器史》一书中所言:“几乎整个十八世纪,真正的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个严守着的秘密。”1298年马可·波罗首次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瓷器及制作技艺。17~18世纪,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都运用不同配方,制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瓷器品种。
欧洲各具特色的精品瓷器最早都是从仿制中国瓷器开端。中国陶瓷最早的仿制品不是瓷器,而是一种名为“代尔夫特”的锡釉陶器。荷兰闻名世界的瓷器小镇代尔夫特,欧洲称其为“蓝陶之都”,其精制的青花陶瓷被称为“代尔夫特蓝”(delft blue)。
青花蓝白风格最受欢迎蓝色洋葱和青花柳树成代表。
从18世纪至今,欧洲最受欢迎的瓷器格调就是中国的青花蓝白风格。这种风格被所有的西方陶艺制作商模仿。最著名的是“蓝色洋葱”图案和“青花柳树纹饰”图案。
“蓝色洋葱”纹样于1739年由瓷器画家贺罗特根据中国青花瓷器的纹饰创作而成,也称为“球体”纹样。由于画家对中国瓷器上描绘的花卉和水果一无所知,因此他们绘成了欧洲人较为熟悉的图案。“洋葱”并不是指真正的洋葱,它极有可能是中国瓷器上装饰的桃子和石榴图案的变体。
“青花柳树纹饰”是基于亭台楼阁、柳树篱笆等元素的图案,据说这种风格最早是于1790年前后由乔夏·斯波德(Josiah Spode)从一种被称为“满大人”(Mandarin)的中国原始风格沿袭而来。在西方,由于一些诗歌和传说的传颂,使得这种著名的瓷器风格大为流行。200多年来,蓝白青花式样的设计一直深受欧洲陶瓷制造业的青睐。
18世纪初,各欧洲大国用各种方式成功仿制了中国瓷器,各地的瓷器产品都以不同的风格及表现出色的制造商而闻名,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德国迈森、法国塞夫勒、奥地利皇家维也纳、意大利卡波迪蒙蒂,以及英国韦奇伍德、德比、伍斯特、切尔西、科尔波特、波尔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