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国白”的前世与今生
“马可波罗瓷”“Blanc de chine”和“中国白”
公元1275年,17岁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东方神秘的国度——中国,当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,这位远道而来的意大利人与大汗建立了深厚友谊,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。回到故乡后,1296年因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被俘入狱,在狱中,他将在东方的见闻口述出来,由同狱的比萨人Rusticiano笔录成书。《东方闻见录》又称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,共分4卷,229章。(根据冯承钧中译本)。
这是第一部由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、文化和艺术的游记,在这部书“第二卷 忽必烈大汗和他的宫廷西南各省区行程中的见闻录”的卷末有如下记载:
刺桐港
这个地区风景秀丽,物产丰富。……
流经刺桐港的河流,河面宽阔,水流湍急,是经过京师那条河的一个支流。德化就处于该支流与主流的交汇处,这里除了烧制瓷杯和瓷碗碟之外,别无可述之处。这些瓷器的制作工艺如下:人们首先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,并把它堆成一堆,在三四十年间,任凭风吹日晒,就是不翻动它,泥土经过这种处理,就变得十分精纯,适合烧制上述的器皿。然后工匠们在土中加入合适的颜料,再放入窑中烧制。因此,那些掘土的人只是替自己的子孙准备原料。……
刺桐港即为泉州的古称,上文便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瓷器烧制的过程,虽为简略,但不失真实。中国白的烧制更是要以堆放多年的陈泥为原料,且放置越久,土质越优。瓷器的特质更适合海运,因此,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便是德化的瓷器,欧洲人使用中国瓷器的历史虽早已开始,但通过著述来了解的历史,就是始于马可波罗的《东方闻见录》,因此有的欧洲人认为这种瓷器是元朝时马可波罗带回去的,故以他姓名命名。
由此可见,“中国白”这一称呼实为舶来品,“中国白”开创了自元代以来白瓷工艺的最高水平。
然而,任何艺术都是要随着时代前进,才能葆有持久的生命力与创造力,享誉世界的“中国白”也不例外。“中国白陈仁海”这一品牌就是将现代白瓷工艺水平创新并升华的代表。“中国白陈仁海”瓷雕名贵之处在于它完全采取手工创作,通体洁白而不施釉,纯静的色泽散发着温润的光芒,那种纯静高贵让人不禁肃然起敬。
【鉴赏(一)】“中国白陈仁海”之“鸿运旺旺”
仕女雍容华贵,形象丰满;小狗欢蹦嬉戏,栩栩如生,动静皆宜,相得益彰。不同于画中绚丽耀眼的色彩,洁白素雅,别有一番风情。
取材于(唐)周昉《簪花仕女图》(局部)
上一篇: 油画国画雕塑“打擂台” 名家作品云集成都
下一篇: “马年新春俄罗斯油画展”在京开幕